梁妹
古時人們賣藝,一般是將詩文書畫換錢,或在街頭、娛樂場所表演雜技、武術、曲藝等掙錢糊口。現代人賣藝,都離不開這幾種模式,不過所賣的當然比以前豐富得多,而且目的不限於為生活掙錢,還包含着更多意義。
成班賣藝者加埋應該有二百幾歲 |
某band友還帶着自己的幼子來 |
智利Valparaiso的手工藝品標誌 |
香港好友龐一鳴幾年前籌備了「一打人去賣藝」活動,讓不少年青人經歷各種體驗,由於反應不錯,所以這幾年活動繼續進行。閱讀過他們出版的書籍,都覺得這個活動理念很創新大膽,賣藝掙錢旅遊,既可旅行,又可從另一角度體驗人生。
旅途上,我們也碰過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賣藝。當中以街頭演奏演唱、扮演雕像、售賣手工藝最盛行。不想留在一個固定位置賣藝,得要想想辦法。記得在厄瓜多爾,每轉一個繁忙路口,都有賣藝者爭着佔用,為的就是等待紅燈一刻表演抛樽抛波舞火球,這樣也不錯,至少一定有好幾位司機路人觀眾打賞。
日間賣藝,晚間練習 |
可惜繁忙路口不多,哪裏人多之餘又會乖乖坐着看表演呢?在香港或歐洲,應該不可行,但總會有例外吧。我們在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就試過乖乖的強迫看表演,原因是我們正在巴士上,未到站,當然得要好好「欣賞」吧。
想不想聽,輪不到你決定 |
有一次,我們在巴士上遇到一個很不錯的表演,賣藝者掛着擴音器,手執麥克風,簡直把巴士變成自己的舞台,唱功雖一般,但沒有造作假音,單純唱出我們熟悉的南美流行曲,表現投入,真情流露,連我都忍不住跟着擺動身體。
最利害一次,竟然有賣藝者把一座豎琴抬上巴士表演,獨特的豎琴聲在巴士上迴響,就算平日不甚喜歡看表演的,相信都會被表演者的誠意打動,實在夠特別,打賞當然少不了。
貨真價實的比賣藝者更高的豎琴 |
樂器唱歌看得多,有時也想改改口味,而最讓我們再三回味就是這樣的一個街頭表演。哥倫比亞Cartagena的一條主要馬路兩旁,每天都有一個「白臉人」表演,他的道具化妝極度簡單,只需塗白塊臉,兩個假髮,一條毛巾,一個斜孭袋,所有路人都是配角。每逢有人走過,他都試着扮演他們獨特的步姿,有男有女有老有嫩,別看他是男人,把毛巾塞入衫內,扮起女人走路似模似樣,圍觀的人個個都捧腹大笑,我們當然也是其中之一,口哨一響,又有新扮演對象。
每個途人很自然圍了一個圈 |
你看!大家真的看得哈哈大笑 |
看過不同賣藝,我們也想試試看,適逢除夕,就去賣揮春應節。紅色粉畫紙、箱頭筆、金粉筆,萬事俱備。我們發現寫直書一點都不容易,而箱頭筆的粗幼也會影響字形,還有就是不同意思的揮春數目也着實令我們難以預算。至於擺地攤,是整個過程中最考智慧的一環,日子地點揀得好,自然暢銷,相反的就是坐着「拍烏蠅」,賣藝真的一點也不易。
賣藝期間,我們多了從賣藝者身份看途人,感受過別人的好奇,感受過別人的熱情,亦感受過被別人拒絕,往後日子,我們也試着多欣賞別人賣藝,就算不打算買,也感受一下賣藝者的誠意,嘗試和賣藝者交流。
自製照相機拍懷舊黑白照,我們也幫襯拍一張 |
母親節那天,我們就在危地馬拉Flores的餐廳遇到一個賣藝者,他拿着手做耳環在餐廳逐一推銷,大部份客人都不理他,輪到我們時,大家交談幾句,得知他從阿根廷來,曾仔便唱起世界盃時學唱的一支阿根廷球迷歌,大家都滿心歡喜一起唱,很奇怪,明明是推銷耳環,突變成討論波經。最後沒有耳洞的我當然買不成耳環,但大家卻為這短暫的交流感到心滿意足。
作為途人,我們往往會匆匆走過,忽略了身邊許多各種事物,有時候,嘗試走慢一點,觀察一下四周,可能會發現很多有趣事,到時不妨停下來欣賞一下,要買要打賞就隨心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