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煮食篇

梁妹

在香港,我很愛做飯,尤其是下班後,就算拖着累到不得了的身軀,但只要一走進菜市場,精神便為之一振。走着,走着,不斷搜尋各種新鮮食材,能買到心頭好,整個人都變得十分起勁,就算工作有多困擾,所有不良情緒都一掃而空。

我個人沒有在網上搜尋食譜或看食譜書的習慣,一般只是到市場看看,買到甚麼便煮甚麼,而且曾仔從不挑食,所以很容易就做出一頓簡易美味的晚餐。

不知走了多少間商店超市才買到

人們總以為在外國很容易找到想要的食材。但是,離港差不多一年,得到的經驗是沒有一個地方比香港更方便,更容易買到想要的食材。暫不說醬料,就算是簡單的芽菜豆腐也難以找到,更不要說醃製的酸菜。

每每看着自己出發前編寫的菜單,就會覺得很頭痛,蝦醬牛肉通菜,梅菜蒸肉餅……哪裏來的蝦醬?哪裏來的梅菜?在外地,可以做的菜式就是買到甚麼便做甚麼,或是看看住在旅舍的住客,或是嘗嘗沙發客給我們做的菜,參考一下他們的菜式,跟着便自己也來煮煮試試看。

第一次煮豉椒炒蜆

參考別人的,然後加以改良版

在阿根廷一個多月,住在旅舍的時間多了,所以自己做飯的次數也多了。阿根廷的紅酒和牛肉出名「平、靚、正」,於是我也打算做一份紅酒炆牛腩。菜譜,當然要上網看看,第一次從網上找食譜,實在大開眼界,一些以為只能在餐廳吃到的都可找到,而且不太難煮。

 紅酒炆牛腩大功告成

第一次煮的紅酒炆牛腩十分成功,曾仔不斷讚好,第二天還要再來一份,全部都吃精光。就這麼一點小事就已經讓我沾沾自喜,看來我將來只做飯,別的不要再做好了。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初印象

曾仔

出發了超過十一個月,走過不同的國度,逗留最短的國家只有幾天,最長的差不多有兩個月。無論日子是長是短,我們對於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印象,或好或壞,或主觀或客觀,這全是我們的親身體驗。

若將這些空泛的印象轉用文字來表達的話,每個國家或許可以用上這些關鍵字。

吉爾吉斯
中亞最愛 消費便宜 超強背包客集中地 大草原風光 高山湖泊 騎駿馬住氈房 本地人愛被拍照 食物單調,但Ashlanfu(酸辣凍湯粉)很棒 馬奶酒很難喝



塔吉克
帕米爾高原與世隔絕原始、很多天然溫泉、與阿富汗一河之隔 超強背包客集中地 首都Dushanbe住宿選擇勁差勁少 包車昂貴

烏兹別克
伊斯蘭的中亞國家 消費比預計便宜 超強背包客集中地 本地人超友善愛被拍照 住宿佳選擇多 記念品天地 本地人偏肥 大媽全都鑲滿金牙 中亞諸國中最多旅行團 馬賽克鋪天蓋地 景點區逃票容易 蔬果超級新鮮但選擇少 菜式數量極少




土庫曼
神秘 地獄之門 零旅客 日本背包客朝聖地 拍照禁地 簽證不難,但極麻煩

伊朗
被外界嚴重誤解 本地人英文好超友善 消費便宜 長途巴士舒適 食物種類比中亞多,但仍然單調 上網容易,但很多網站被封鎖

土耳其
看清真寺首選 全國遍佈貓咪 本地人超友善 多旅行團,以韓國為主 長途巴士網絡一流 甜品甜得過份 到處也有國旗和國父照 istanbul是出發以來最愛的大城巿 食物比伊朗多,但仍然單調 啤酒貴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
超現代化 物資充足 很多英美德國老外在這裏工作 本地人超友善 啤酒便宜 和新聞中的伊拉克完全是兩個世界

保加利亞
溫泉出名 久違了的豬肉 天寒地凍 警察無能

馬其頓
德蘭修女出生地 首都Skopje沉悶,很多無謂的假大空雕像和中國製的英式雙層巴士

阿爾巴尼亞
山城吸引 本地人超友善 到處都是殘舊建築和破Benz 不像身處歐洲

科索沃
消費便宜 愛美國主義 Bill Clinton雕像和George Bush街道 獨立戰爭 到處掛着阿爾巴尼亞國旗,反而沒有科索沃國旗



黑山
遊客中心職員專業 小國 消費貴 首都Podgorica沉悶 郵費貴但速度極慢 

波斯尼亞
風景靚 首都Sarajevo糅合歐洲和鄂圖曼風 子彈洞外牆,戰爭痕跡處處 歷史、種族複雜

塞爾維亞
遊客中心職員專業 消費便宜 前南斯拉夫大國 沒太多景點 好戰民族

克羅地亞
遊客中心職員專業 消費貴 冬天吸引力大減 到處都是韓國背包客

斯洛文尼亞
遊客中心職員專業 國家綠化一流 消費貴 冬天吸引力大減 絕對不能將斯洛文尼亞(Slovenia)和斯洛伐克(Slovakia)混為一談

意大利
看教堂首選 消費貴 Venice全是亞洲旅行團和有不少中國人開的雜貨、手袋店

摩洛哥
地貌多變 記念品天堂 食物合胃口 到處都是又平又甜的士多啤梨 本地人認為所有黑髮黃皮膚的都是日本人,而且普遍不愛被拍照 偽友善 啤酒貴



西班牙
比意大利便宜得多 食物種類多 啤酒超平 本地人偏肥 男女老幼都愛戴黑超 少女全愛穿熱褲加絲襪

葡萄牙
黃色電車 葡撻 淡藍色的街頭瓷磚(azulejos) 首都Lisboa平實但吸引

說到香港,我們所聽到或經常被問到的不外乎是這些……

成龍 李小龍 高樓大廈 有錢 香港是一個國家 誤以為香港是上海或屬於日本的某個大城巿 香港人(或中國人)都是經常食狗肉和青蛙的 對於我們有兩本護照感到很驚訝 急速生活節奏 對於中國的「一孩政策」感到十分迷惑 廣東話對話十足唱歌 請簡單解釋一下中文字的結構 中文字有多少個“字母”? 幫老外改中文名,然後問其意思(例如Daniel叫丹尼爾,那“丹”“尼”“爾”三個字分別是甚麼意思?) CantoneseMandarin一樣嗎? 你會功夫嗎? 為何香港不獨立成國? 97前後有沒有明顯分別? 為何中國生產的東西可以賣得那麼便宜?


當然,這所有都是很片面的印象,就正如別人跟我們說他們對香港的印象一樣的表面。但至少這些全是我們親身的經歷,而不是單單坐在電腦前看看google相片wikipedia所得來的單方面訊息。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伊拉克的蘭桂坊

曾仔

決定到伊拉克的庫爾德斯坦走一趟。

就算只是到那裏幾天,就算只是平淡的走走看看,就算只是吃吃當地沒啥特色的菜餚,一開始便註定這是個難忘的日子。因為那裏是伊拉克,一呼一吸也是與別不同的。

但令我們比難忘更難忘的就是認識到AmerNora這兩個互不相干的一男一女,還有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外。

Amer是在庫爾德斯坦土生土長的年輕醫生,也是當地很活躍的沙發客屋主。雖然最後他不能接待我們,但剛好有個週末派對,他誠邀我們一起出席,大家可以見見面和認識一下其他當地人。哈!很好的主意,聽起來是個文化聚會,可以了解一下這裏的文人雅士。聚會地點是另一位朋友家,Amer駕着他的名貴四驅車來接我們,一看到那輛車我便傻了眼,這裏真的是伊拉克嗎?Amer一邊開車一邊問我們的旅程如何如何,介紹着這裏有啥做有啥吃,又說他昨天才完成歐洲的醫學會議,坐飛機回來,便忙着攪這個聚會。

Amer給我的感覺,就是無線劇妙手仁心裏那堆專業人士,工作忙,但總會抽空飲紅酒,駕跑車,享受人生。唯一不同,這裏是伊拉克,不是香港。還有,Amer除了是醫生,他還身兼多職,是當地Carlsberg啤酒公司的經理,他自己亦創立了一家NGO,針對幫助在伊拉克的敍利亞難民。

車程中,我隱約感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本地人聚會。

果然,我們來到一個很高級的屋苑,在巿郊。一看便知是高級住宅區(好像香港的陽明山莊那一種),屋主叫Chris,是位英國老外。忘了他在英國本來幹甚麼,總之現在就是在這裏的英國文化協會當英語教師。

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本地人聚會,卻是一個簡單的老外派對。一個本來很普通,但因為發生在伊拉克而變得很特別的一個吹水party


活動的主要攪手就是Amer,這晚少說也有六七十人塞在Chris千多呎的屋內。出奇的事就是這幾十人都是在伊拉克工作的老外(只有我們倆是來這裏旅遊),大家大部份都是第一次碰面,都是首次來Chris家參加派對。

啤酒、紅酒音樂跳舞香煙鎂光燈,男女老幼高矮肥瘦黑白黃皮膚,這不是蘭桂坊是甚麼?這一群非一般老外,教師記者醫生NGO職員,連考古學家(受聘於當地機構)也可在當中找得到,我真懷疑這裏有沒有007特務之類的東西。

原來伊拉克的老外不是只有大使館職員和軍人。

在這煙霧彌漫的晚上我們認識到Nora,一位德國年輕女子。

她因為工作上的關係而認識到Amer,來了伊拉克只有一兩個星期,也是第一次來這個老外派對。看她樣子好像和我們一樣不太習慣那些香煙的味道和拉高子嗓子的對話,他聽了我們的背景和旅遊,沉思了一回,便說家中有睡房閒着沒用,不要住平價酒店了,請我們到她家住幾天。

就是這樣,第二天我們便搬到Nora家,兩層連天台花園的別墅,比Chris的還大上幾倍。我們還一起逛巴扎在家中吃外賣比薩HBO正在播放的eat pray love,十足老朋友敍舊。


說實話,梁妹和我從不享受蘭桂坊的氣氛,但這一晚不一樣,因為它給了我一種很迷幻的感覺 ,大家盡情唱歌跳舞飲酒,在 伊 拉 克 盡情享受吧。

這群老外,不少聽到我們的旅程時都會異口同聽的說amazing!依我說,在世上一個被公認為最危險的地方,我們來這裏旅遊幾天也思前想後一段長時間,這群老外專業人士卻老遠從安穩的老家跑到這裏當教師做記者,這樣才算是amazing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的區旗,和伊拉克的不一樣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闖進伊拉克

梁妹

進入土耳其的Van後,我們一路向南走,經過Hakkari,最後到達Silopi,這兩個城市都不是甚麼旅遊景點,來這裏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出發前往伊拉克。

酒店樓下就有過境專車

除了邊境城市過境專車,土耳其東部大城市也有過境巴士

要進入伊拉克境內,心裏難免緊張,我們對她認知太少了,網上亦沒有足夠的資訊,總是覺得戰戰兢兢。幸好出發前看了友人一本旅遊書,他們同樣進入過該處,亦沒有甚麼可怕。而網上也找到另一位香港同胞,不久前也去了伊拉克庫爾德斯坦一趟,網上的留言不但給了我不少安全感,而且資料實用。

說實話,沒想到前往伊拉克庫爾德斯坦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英國護照免簽證,在Silopi有專車直達,還有專人幫忙辦理入境手續。入境大堂現代化,兵大哥人又好,心裏一點點的緊張慢慢地被他們的友善態度所消除。

出境當天,過境大堂還播放足球大賽

在庫爾德斯坦逗留了七天,我們遇到的各種人和事,都富有趣味性。我們好好的享受着庫爾德人簡單淳樸的生活,感受着每一個庫爾德人的熱情友善,呼吸着一口又一口清新和平的空氣,完全感受不到那裏就是伊拉克,難怪人們都說她是另一個伊拉克。

其中最讓我感動就是德國朋友Nora,她早我們一星期到達該處開展新工作,一個人住進一所獨立洋房。記得當晚,我們只是跟她閒聊幾句,她便邀請我們到她家住。我從沒想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可以有如此程度,像我們經常找沙發客,都會看清楚對方的背境,才決定會否聯絡他們。

庫爾德人主要生活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敍利亞境內,接觸過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的庫爾德族,感覺到他們的民族意識很強,但生活簡樸,對人友善,就像我們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遇到的都經常笑面迎人,身處境內也感受不到一點點可怕的氣氛,有的只是美好難忘的回憶。

簡單的一個微笑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中國式背包客

曾仔

我們這趟旅程留在中國的日子雖然只有一個多月,但不管是大城巿還是小鄉村,只需要住到青年旅舍,便一定遇到國內的背包客,他們都有一些微妙的共通點。


年青人。六十後或之前的基本上沒碰過,和我們一樣是七十後的遇過幾個,八十後或是九十後的幾乎擠滿了整個旅舍。和我們同一個生肖但比我們年輕的大有人在!

獨行俠。來無影去無踪,今天還在大廳裏發呆,第二天便不見人了。若在旅舍遇到知音,便一起玩上幾天,然後說再見,但臨走前通常會在微信上加做朋友。

超級省錢族。會為省下幾塊人民幣而睡16人大床房,所以我們從沒試過標雙間客滿。

遊遍中國。他們很多也是從未出國,但卻在國內走遍了大江南北,再偏遠再艱險的地方也去過。問他們為何不出國看看,簡單的一句,中國還未看夠,為何要跑出去?

輕身上路。看到他們那個小小的背包,不說還以為是香港人到澳門兩日一夜遊。

搭車族。或是情侣,或是獨男,或是獨女,我們在旅舍遇到很多的背包客同樣是搭車族(坐順風車)。從南方沿海城巿坐順風車一直到新疆,又或是從西藏搭來新疆的,我們也遇到不少!

義工族。在青年旅舍,有很多職員其實是背包客,他們大多是在長途旅行中,走得累了,或是錢包缺錢時,便會找些旅舍看看能否一邊賺免費住宿,一邊幫手在旅舍做義工,很多一做便是幾星期甚至是幾個月。

除了梁妹,其餘三人都是義工族

女多男少。不論是國內國外,旅行這回事,不知怎的,就是女多男少,而且那些女的很多都是小妮子般的嬌小身形,絕不像是可以睡16人大床房幾天不洗澡的那類人。但當她們撐起背包時,卻可以比男的更從容更瀟灑。

沒有行程。由於很多都是搭車族,所以行程上根本不能編得太緊密,甚至乎是沒有行程可言,早上在旅舍跟大家說再見,下午可能因為搭不到順風車而跑回來多住一個晚上。

 

最初碰到他們時,會不期然的覺得自己跟他們格格不入。大家明明是黃皮膚中國人,但文化差異很大,年齡上的差異更大!感覺自己「年紀老邁」還出來闖。後來,跟他們交談後,更感到自己和他們差之千里,年紀輕輕的他們已踏遍整個中國,身為中國人的我走過的地方連十隻手指頭也數得出來。

再想想,其實我們只是用了較多時間到國外闖闖,所以當大家再深入聊聊時,我們的話題反而更多,不但沒有受年齡的阻隔,而且還高談闊論,他們年紀雖小,卻有無比志氣和勇氣,眼界之廣非一般年輕人所有。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土庫曼的「地獄之門」

梁妹

三天過境旅遊簽證表示我們只有兩個晚上待在這個國家。

我們特地來這裏,首要的當然去Darvaza「地獄之門」。成功過境後,我們和在路途上認識的日本朋友Tetsuo一起在邊境城市Dashogus搭車前往Darvaza公路旁的小茶館(非常簡陋的那一種,不要多想)。每個地方的的士司機總愛敲詐乘客,明明講好10美金一人,下車卻說15美金一人,我們當然不會屈服,但就花了不少時間和他周旋,他和其他乘客都趕着離開,結果我們略勝一籌,每人給了10美金。

車不錯,有空調,但司機壞了點

沒有精緻佈置的小茶館

小茶館老闆不知是否看到我們和司機講數,對我們的態度不太好,Tetuso就提議再到另一家茶館問問。大半個小時後,他和曾仔終於回來,說幾米百外有另一家不錯的茶館。我們抵達時差不多入黑,吃完超簡單的晚餐,我們決定帶着睡袋出發去「地獄之門」,看情況決定會否即晚回來。

走出公路旁,老闆一指,便看到黑暗的沙漠沙丘後面有一團光,他告訴我們「地獄之門」就在那兒。他說最好是包他的四驅車前往,因為黑暗中在沙漠行走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有大蛇又有大蜥蜴,被咬一口便一定一命嗚呼,而且路途遙遠,聽他口氣,好像要走到第二天日出才到達,但曾仔和Tetsuo也堅決要徒步前往。地獄之門是很多日本背包客前來朝聖的地方,所以他們之間有很多關於這個荒蕪之地的資訊,Tetsuo肯定路程沒老闆所說的艱辛,之前有不少獨男獨女日本背包客也是這樣的夜間前往。

說實話,其實在晚間行走沙漠都有點緊張,幸好多得Tetsuo相伴,至少一路走時可說說別的,尤其Tetsuo有很豐富的旅遊經驗,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經過火車路軌,攀過數個又高又斜的沙丘,走了兩個多小時,那個火洞終於出現在眼前,真以為自己是魔戒電影中主角之一!無話可說,心裏只覺得眼前的景象十分震撼,突然有一盞燈亮起,哈,原來還有別的旅客包車前來,看來這一夜不只我們三人,跟他們說了幾句,我們便登上小沙丘,看看「地獄之門」全貌,比單看相片何止勁百倍?

中間那一點是月亮


遠遠的看完她,當然要走近她,當一陣風吹來,那熾熱的地獄之風,實在太嚇人,像是有一道力量將你拉進去,所以我們都小心翼翼地走,不然真的走進地獄裏。走了一圈,大家都累了,我們最後決定留宿沙漠,睡在包車客旁邊。包車客有帳篷,我們卻只有兩個睡袋,睡在沙地真的不太舒服,不過火洞釋出的熱力驚人,晚間也不會冷。

第二天清早,看過日出,沿路回去,這趟可以清楚看到昨晚走過的沙漠,相當佩服自己的勇氣!Tetsuo昨夜說路程沒老闆所說的艱辛,我會說這是整個旅程其中一個最難忘的晚上,不是因為甚麼,只是因為我真的做到了。

白色的車和黃色的帳篷也不是我們的,中間那兩個小睡袋就是我們

看看左邊的那兩點小人影,便可以想像到地獄之門的威力


通往南北的火車軌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被困伊朗

伊朗對於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因為幾年前已經來過一趟。

那次是以景點為主,去了幾個伊朗最有名氣的城巿。今趟再來,決定要走入民居,不再做一般的趕景點和看清真寺。

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住到本地人家裏,我們在伊朗大約二十日,只有一天住酒店,另外有三天坐夜巴士,其餘的都是有朋友接待或住民宿。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國家,感受的確與別不同。這個曾經在歷史上叱吒一時的波斯帝國,在今天竟然有很多光怪陸離的事情。

Diyako是我們在伊朗聖城Mashhad的屋主,我們閒着閒着,竟然在這個沒啥看頭的城巿住了一個星期。回想起來,在那幾天,大部份時間都是留在家中,和Diyako媽媽雞同鴨講,嘻嘻哈哈的大笑一餐,笑得累了便來個午睡,白吃白住當然不是我們的風格,所以我們也會幫手做家務,梁妹吸塵,曾仔洗碗,晚上一起做飯,感覺就像是一家人。

吸塵最怕就是房子太大
每天晚上,或是到了週末,Diyako的家人都會到來,我們便變身旅遊大使。他們會好像立法會辯論大會般的連珠炮發式發問全方位問題,其中又以食物為主軸。香港有甚麼吃的?海鮮的味道如何?豬肉真的好吃嗎?中國人經常吃狗肉嗎?一邊解釋,一邊要開着google圖片以作說明,否則的話,很難單憑三言兩語去解釋甚麼是港式點心和香港海鮮的多樣性。他們每一個都聽得不亦樂乎,我幻想着當年Marco Polo從中國回到威尼斯,當他身邊朋友聽着他的分享,那反應應該和現在差得不遠吧。

在伊朗旅遊,一般是不可能看到女生那把長長秀髮的,
這是因為法例規定所有成年女生在公眾場所都要帶頭巾
Diyako因為幾星期後有機會到廣州和香港公幹,所以有很多事情要請教我們。那一天,整個下午也對着電腦幫他訂住宿,看行程。這一次真的令我大開眼界,見識到網絡世界的殘酷。伊朗因為受到美國制裁,有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這裏變成了不可能。本想在airbnb幫他訂住宿,可是網站給伊朗禁了,我們從中國走過來,出動VPN便馬上破解。只可惜airbnb付款是要用信用卡,而在伊朗,本地人是沒法申請國際信用卡的。轉用Paypal,結果一樣被禁,連我自己的戶口也因此而暫時被停止了,最後只好投降。

那一刻,Diyako的表情像是被打到十八層地獄一般。我望着電腦,為何一件在香港只需幾分鐘便完成的事,在這裏花了一整個下午卻換來如此的下場?

Diyako算是幸運的一群,至少他有機會到外地闖闖,去香港嘗嘗點心和欣賞維港風景。

Ehsan是我們在Gorgan的另一位屋主,他接待過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沙發客。他說伊朗護照不容易讓他到別國旅遊,那就讓別國的旅客把世界帶到家裏,我們當然亦是其中一員。


我對那天晚上的情境印象最深刻。我們要坐夜巴士到另一個城巿,Ehsan把我們送到巴士站,大家說再見時,我強烈感受到Ehsan的不捨。不是我們特別投緣,而是知道他很想和我們或其他的沙發客一樣可以到別處走走看看,不是要環遊世界或吃盡天下美食,只是想到伊朗以外的天空看看,但這卻好比登天難。

到曾經戰亂的地方旅遊,我會知道生活在香港是多麼的幸福。到過伊朗,我強烈感受到自己有多幸福,因為能嗅到自由的味道和她的可貴。